随着我国证券行业的红利到来,不法分子对投资者打起了歪注意,近几年各种诈骗案件层出不穷,反映了投资者反欺诈意识的淡薄。
证券欺诈危害大,轻则破财免灾,重则家破人亡。为了增强投资者反证券欺诈的识别能力,中银基金给大家介绍6种常见的证券欺诈套路:
1)代客理财套路
套路盘点:王某等人借用经过工商登记注册的公司外衣,通过电话、互联网、短信等营销方式,以高额投资回报为诱饵,主要通过三招吸引投资者:
一是形象包装。该公司特意租赁了一处高档写字楼,设立了一个功能强大的公司网站,内容覆盖股票、基金、期货等主要投资领域,可以免费由公司的“金牌分析师”提供股票诊断服务。
二是“话术”诱惑。该公司专门培训了一批巧舌如簧的员工,以极富煽动性的语言,信誓旦旦的保证等多种“话术”手段招揽客户。
三是协议解虑。该公司通过与客户签订《委托理财协议》或《资产管理协议书》的形式,骗取客户的信任,轻而易举地获取了其股票账号和密码,进而全权代理其买卖股票,并根据协议收取资产管理费(客户股票账户资产额的1%至10%)和盈利分成收入(客户股票账户盈利部分的20%)。
2)非法荐股套路
不法分子通过拨打电话、添加微信好友等方式向投资者推销“投资者教育”课程,内容包含讲解股票知识、分析预测行情、传授炒股技术、推荐股票及指导买卖点等。实际情况是,不法分子按照编好的话术欺骗投资者,诱导投资者高价付费购买课程、按指导操作,当投资者亏损后,又有专门的话术诱骗其继续交费升级课程。
3)非法集资套路
套路盘点:胡某某、张某夫妻二人,顶着“2008和谐中国十大年度人物”、“2008中华十大财智人物”和“上海市企业联合会常务理事会执行委员”等光环,打着香港某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旗号,以“全球投资、复利增长”等噱头,通过理财博览会、许以高额回报等手段在全国30多个省市大肆招募投资者,销售所谓的“复利产品”——XX环球基金,先后与844位客户签订合同,将所收客户资金用于大陆、香港等地的证券、期货投资,涉及金额1.27亿元,造成大部分本金亏损。当地证监局在查清上述违法事实后,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4)内幕消息套路
自2018年3月,以田某、刘某为首的犯罪团伙先后在多个城市注册成立“某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招聘员工超过200人,以销售炒股软件为幌子,通过QQ群、微信等聊天工具,大量发布股票交割单电脑截图等虚假信息,编造与大型证券公司和私募基金合作获取内幕信息为诱饵,向投资者非法收费,骗取全国各地投资者钱财。
5)原始股套路
一天,“客户服务中心”业务员告诉该营业部股民苏某,“‘四川某公司’即将在美国上市,现有部分原始股正在转让,届时将有10倍收益!”,投资者购买后,公司还会给投资者出具股票托管卡,保证风险无虞。在几位业务员的极力鼓动下,舒某把自己多年的积蓄统统拿了出来交给这几位经纪人,并现场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办理了过户手续。
几天后,舒某前去询问公司海外上市事宜时,这个“客户服务中心”已经人去楼空了,而证券营业部的工作人员却称该服务中心与其无任何关系。舒某这才发现业务员的身份是假的,自己上当受骗了。
6)软件陷阱
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夸大自研软件的行情预测功能,以免费赠送或大礼包等形式诱导投资者下载,接着让投资者按“老师”的指导操作,在软件中开户并转入炒股资金,但充值容易提现难,随后不法分子失去联系,投资者血本无归。
近些来,面对监管部门的联合执法,不法分子也在不断变换花样,诈骗手法不断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投资者识别欺诈最核心的要点没变,下面介绍4种识别欺诈套路的方法:
1、查验资质是否健全。金融行业属特许经营行业,未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任何企业及个人不能从事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筹资活动。与有关机构开展投资、理财等金融活动,除应查验有关机构的营业执照外,还应通过中国证券业协会官方渠道查验其金融业务许可证明。比如,代客理财相关主体是否有证券咨询牌照,个人是否有投顾资质;资产管理相关主体是否有公募牌照或私募牌照,个人是否有基金从业资格,资管产品是否有备案等;基金销售公司是否有基金销售牌照。
2、承诺高额回报。不法分子承诺的高额回报通常严重偏离正常的市场同类产品收益率,这本身就是一种异常的表现,投资者要注意潜在风险,防止资金被挪作他用或集资人潜逃。
3、关于原始股的销售。根据法律规定,未经中国证监会核准,未上市公司原始股在我国境内不得面向社会公众公开销售或者致使股东累计超过200人;凡在我国境内从事代理销售股票等证券经营活动都需经中国证监会核准,需要取得证券经纪业务牌照,否就属于非法证券经营行为。
4、关于软件陷阱的问题。投资者应该从可靠的官方渠道下载软件,避免直接打开网络链接,以免被钓鱼网站欺骗。
投资者要牢牢掌握以上几个方法,谨慎投资,不要被不法分子天花乱坠的宣传所迷惑,也不要贪小便宜,被蝇头小利所俘获,理性选择就不会轻易上当受骗。
证券欺诈危害大,轻则破财免灾,重则家破人亡。为了增强投资者反证券欺诈的识别能力,中银基金给大家介绍6种常见的证券欺诈套路:
1)代客理财套路
套路盘点:王某等人借用经过工商登记注册的公司外衣,通过电话、互联网、短信等营销方式,以高额投资回报为诱饵,主要通过三招吸引投资者:
一是形象包装。该公司特意租赁了一处高档写字楼,设立了一个功能强大的公司网站,内容覆盖股票、基金、期货等主要投资领域,可以免费由公司的“金牌分析师”提供股票诊断服务。
二是“话术”诱惑。该公司专门培训了一批巧舌如簧的员工,以极富煽动性的语言,信誓旦旦的保证等多种“话术”手段招揽客户。
三是协议解虑。该公司通过与客户签订《委托理财协议》或《资产管理协议书》的形式,骗取客户的信任,轻而易举地获取了其股票账号和密码,进而全权代理其买卖股票,并根据协议收取资产管理费(客户股票账户资产额的1%至10%)和盈利分成收入(客户股票账户盈利部分的20%)。
2)非法荐股套路
不法分子通过拨打电话、添加微信好友等方式向投资者推销“投资者教育”课程,内容包含讲解股票知识、分析预测行情、传授炒股技术、推荐股票及指导买卖点等。实际情况是,不法分子按照编好的话术欺骗投资者,诱导投资者高价付费购买课程、按指导操作,当投资者亏损后,又有专门的话术诱骗其继续交费升级课程。
3)非法集资套路
套路盘点:胡某某、张某夫妻二人,顶着“2008和谐中国十大年度人物”、“2008中华十大财智人物”和“上海市企业联合会常务理事会执行委员”等光环,打着香港某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旗号,以“全球投资、复利增长”等噱头,通过理财博览会、许以高额回报等手段在全国30多个省市大肆招募投资者,销售所谓的“复利产品”——XX环球基金,先后与844位客户签订合同,将所收客户资金用于大陆、香港等地的证券、期货投资,涉及金额1.27亿元,造成大部分本金亏损。当地证监局在查清上述违法事实后,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4)内幕消息套路
自2018年3月,以田某、刘某为首的犯罪团伙先后在多个城市注册成立“某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招聘员工超过200人,以销售炒股软件为幌子,通过QQ群、微信等聊天工具,大量发布股票交割单电脑截图等虚假信息,编造与大型证券公司和私募基金合作获取内幕信息为诱饵,向投资者非法收费,骗取全国各地投资者钱财。
5)原始股套路
一天,“客户服务中心”业务员告诉该营业部股民苏某,“‘四川某公司’即将在美国上市,现有部分原始股正在转让,届时将有10倍收益!”,投资者购买后,公司还会给投资者出具股票托管卡,保证风险无虞。在几位业务员的极力鼓动下,舒某把自己多年的积蓄统统拿了出来交给这几位经纪人,并现场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办理了过户手续。
几天后,舒某前去询问公司海外上市事宜时,这个“客户服务中心”已经人去楼空了,而证券营业部的工作人员却称该服务中心与其无任何关系。舒某这才发现业务员的身份是假的,自己上当受骗了。
6)软件陷阱
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夸大自研软件的行情预测功能,以免费赠送或大礼包等形式诱导投资者下载,接着让投资者按“老师”的指导操作,在软件中开户并转入炒股资金,但充值容易提现难,随后不法分子失去联系,投资者血本无归。
近些来,面对监管部门的联合执法,不法分子也在不断变换花样,诈骗手法不断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投资者识别欺诈最核心的要点没变,下面介绍4种识别欺诈套路的方法:
1、查验资质是否健全。金融行业属特许经营行业,未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任何企业及个人不能从事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筹资活动。与有关机构开展投资、理财等金融活动,除应查验有关机构的营业执照外,还应通过中国证券业协会官方渠道查验其金融业务许可证明。比如,代客理财相关主体是否有证券咨询牌照,个人是否有投顾资质;资产管理相关主体是否有公募牌照或私募牌照,个人是否有基金从业资格,资管产品是否有备案等;基金销售公司是否有基金销售牌照。
2、承诺高额回报。不法分子承诺的高额回报通常严重偏离正常的市场同类产品收益率,这本身就是一种异常的表现,投资者要注意潜在风险,防止资金被挪作他用或集资人潜逃。
3、关于原始股的销售。根据法律规定,未经中国证监会核准,未上市公司原始股在我国境内不得面向社会公众公开销售或者致使股东累计超过200人;凡在我国境内从事代理销售股票等证券经营活动都需经中国证监会核准,需要取得证券经纪业务牌照,否就属于非法证券经营行为。
4、关于软件陷阱的问题。投资者应该从可靠的官方渠道下载软件,避免直接打开网络链接,以免被钓鱼网站欺骗。
投资者要牢牢掌握以上几个方法,谨慎投资,不要被不法分子天花乱坠的宣传所迷惑,也不要贪小便宜,被蝇头小利所俘获,理性选择就不会轻易上当受骗。
来源:中华金融网 作者: 综合 编辑:综合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金融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金融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金融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3、金融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与金融网无关。4、金融网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热点资讯
更多>>金融
- [12-03]做烤鸭的不是挂炉,是烤箱!海
- [02-01]用1杯热水放2盆冷水 海尔热水器
- [05-17]大快朵颐!掌上生活App饭票平台
- [06-03]618来袭 海尔智慧套系上线开售
- [04-06]链接赋能合作伙伴 也买酒抢位酒
- [03-15]你开口,我动手:2019AWE统帅发
- [04-18]海尔:是多联机开创者,也是行
- [08-31]能保湿的卡萨帝烤箱亮相IFA
- [05-08]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竖起悬空的“
- [11-17]双11海尔洗衣机是全网第一?不
更多>>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