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登录 | 注册 | 行情频道 | RSS订阅

金融网(中国金融门户)

当前位置 >> 主页 > 证券 > 科创板 >

通货膨胀下的选股策略

2019-05-19 14:54 来源:金融网 www.chnfi.com

网友评论 字号:T | T


  大盘股溢价将越来越高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近期两个新闻值得关注,一个是工商银行其总市值已一举超过全球市值第3大公司微软,仅次于埃克森·美孚和通用电气。另外一个则是全球新首富———墨西哥电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埃卢的个人资产,已经超过领衔《福布斯》富豪榜13年的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成为目前世界首富。实际上,这一方面反映了新兴市场的繁荣,也反映出大盘股受到追捧。而从A股市场看,大盘股在5月底后的表现持续超越小盘股,同时优质股表现持续超越劣质股的趋势也在持续。
 
  近期无论是选择哪个投资主题,你都会发现,只有大盘优质股才涨得快,并且这些大盘股都是大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股票,比如宝钢股份,比如招商银行,比如万科A等等,上涨的股票少有黑马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还能够持续多久?未来其他类股票是否能够跟上?这些都是投资者近期最为关心的问题。
 
  实际上,5月30日是小盘股和绩差股的转折点,从那以后大盘股开始逐渐发力。而随着投资者信心的逐渐降低,以及对下半年市场展望的不确定性,投资者普遍开始追逐流动性好,大家都熟悉且必须配置的大盘优质股票。并且随着市场风险的加大,投资者开户数出现大幅下降,而新发基金开始增加,使得小盘和绩差股的资金流入出现问题,而大盘优质股的流入资金则相对充裕。特别是在美国股市大跌导致全球市场出现动荡的情况下,国内这个趋势得到进一步强化。
 
  这是大盘优质股上涨的背景。可是很多投资者担心的是,大盘优质股的估值并不便宜,很多投资者非常怀疑未来大盘优质股是否还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从估值的角度来说,国内的大盘优质股是远远高估了,世界上最好的大盘股现在的估值市盈率也不过15-18倍之间,而我们的大盘优质股按照2009年的估值也远远高于这个数字。不过,这轮大盘优质股的行情,本来应该就是产生巨大泡沫的行情(类似1996年那轮行情,也是大盘股,比如深发展和四川长虹等强劲上涨,然后市场出现中期调整,随后一两年主要的投资机会则来自于重组股)。如果按照其他国家市场产生泡沫的定义,这些股票的估值可以达到60倍以上,这样看来,大盘优质股的上涨空间还有至少20%-30%。因为不用这样的看法,则很难解释大盘优质股的疯狂。现在还不用担心,但是未来(比如几个月后)市场走势会更让人害怕。
 
  通货膨胀下的选股策略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近期,很多投资者关心通货膨胀对A股市场的影响。我们认为,总体说来,通胀背景对市场整体利好。
 
  实际上,通货环境分为四个类型,通货紧缩就是一个,这在1997-2002年间是惯常现象。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会管理存货的企业、低成本运营的企业、专业化生产的企业具有相对的投资机会。而在通货膨胀环境下,消费者讨厌物价天天涨,但是企业(以及投资者)喜欢,喜欢一切产品价格的上涨。温和的通货膨胀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好的信号,对未来产品价格走势更有预见性和信心,因此也敢于去积累存货。通货膨胀是企业销售金额与固定资产的比值在上升。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重资产且销售规模大的企业以及多元化业务的企业会受到投资者追捧。
 
  我们认为,通胀背景下有以下几个选股思路:
 
  一个是销售规模大,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利润稳定增长,将导致其估值进一步提升。实际上,在上世纪70年代通货膨胀的日子里,世界首富是船王!当运送的货物价格在上涨,他们收取的费用也在增加。从这点来看,铁路、船运、航空、公路股的走势都非常强劲,我们首推的是我们行业研究员看好的大秦铁路。
 
  另一个是销售规模大,但是市值相对小的企业。在通货膨胀背景下,巨大的销售规模和提升的毛利率可以使得企业盈利更高,因此市值增长会更快,比如很多家电类上市公司或者百货类上市公司。
 
  还有一个投资机会,则是多元化综合性的企业。这些企业目前仍然缺少广泛的关注,主要原因是研究员们不喜欢业务多的企业,研究起来困难。但是在通胀环境下,这些企业的利润增长会很显著。综合性多元化的企业,应是投资者未来应该重点挖掘的一个方向。在1997年通货紧缩背景出现后,综合商社型企业出现了问题,比如当时的中化集团曾经险些破产。而目前又有研究员开始喜欢这类型的公司了。
 
  此外,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毛利率低、运营杠杆高、财务杠杆高的企业在通胀环境下将有所受益。

来源:中华金融网 作者: 综合 编辑:综合

【免责声明】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金融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金融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金融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3、金融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与金融网无关。4、金融网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行情数据中心

  • 美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诚聘精英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广告服务 | RSS 栏目
版权所有©金融网 www.chnfi.com 工信部京ICP备17057549号-5
广告投放、软文发布、投稿合作QQ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本网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做为投资依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