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教育 > 正文

声润三秦 工兴乡韵:西工大推普实践团深耕岚皋,用语言之桥连接乡村振兴路

时间:2025-08-05 15:46作者:综合来源:东方财经网浏览:

为积极响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的号召,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八月上旬,西北工业大学“声润三秦 工兴乡韵”推普实践团在文化遗产研究院曹颐戬、曹静两位导师带领下,深入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开展普通话使用情况入户调研活动。实践团成员们带着对乡村语言生态的关切与探索的热忱,走进一户户农家,通过与村民的深入交流、问卷收集等方式,全面了解乡村地区普通话的使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村民的学习需求,为后续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普通话推广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图1:实践团成员在村头合影)

【深入乡村,开启调研之旅】

八月暑气未消,西北工业大学“声润三秦 工兴乡韵”推普实践团的成员们带着满腔热忱,踏上了入户调研的旅程。每推开一扇农家院门,队员们都会用带着温度的乡音式普通话主动招呼:“乡亲们,我们是来聊聊大家平时说普通话的事儿,还准备了些有意思的活动想跟大伙说说!” 话音刚落,村民们总会笑着迎上来,搬凳递水的忙碌里藏着好奇,眼角眉梢的期待像晒谷场上的阳光一样透亮。

(图2:队员向村民介绍普通话使用手册)

在围坐交谈的时光里,实践团成员们渐渐摸清了村民们在普通话使用上的 “众生相”。那些常年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对普通话有着最迫切的需求 —— 这是他们在城市车间、写字楼里闯荡的 “通行证”。但不少人提到这个问题时表示不好意思:“有时候跟外地同事交代工作,着急时对方就听不懂,既耽误事,自己也感到尴尬。如果能说流利些,工作沟通应该会更顺畅。”

(图3:队员与村民亲切交谈并合影)

在村里的屋檐下,另一重沟通的褶皱悄然舒展。老人们守着祖辈传下的方言,就像守着院里的老槐树。一位坐在门槛上抽着旱烟的大爷磕了磕烟灰,望着远处嬉闹的孙辈轻声叹:“娃们说的话,有时候跟听天书似的,想多唠两句都插不上嘴,心里头空落落的。”

【填写问卷,记录乡音心愿】

为了更细致地勾勒出乡村语言生态,实践团准备了详细的调查问卷。纸页上的问题像串起的珍珠,从 “一天里说几回普通话” 到 “想学却迈不开步的难处”,把日常点滴都织了进去。

(图4:团队成员耐心协助村民填写调查问卷)

村民们接过笔时的模样至今清晰:有人在 “学习意愿” 栏重重画勾,旁边批注 “想跟城里客户说上话”;有人在 “困难” 栏写下 “没人教,怕说错丢人”,字里行间都是坦诚。

收卷时纸页已被汗水浸得微潮,实践团成员们捧着的不仅仅是一份调查问卷,更是村民们满当当的期待——那是想靠普通话敲开新生活的热望,是盼着和下一代多说几句话的恳切,每一笔都在诉说着对更好沟通的向往。

【宣传活动,点燃参与热情】

调研间隙,实践团成员们热情邀请村民们参加下午的 “普通话推广角”活动。队员们蹲在晒谷场边,用接地气的乡音普通话大声介绍:“乡亲们,下午四点我们在村委会办普通话活动!不管是大爷大妈、娃娃学生,还是村干部,都来凑个热闹!积极参与,还能领奖品嘞!”

?(图5:队员热情邀请村民参加下午的普通话推广角活动)

晒谷场的热闹瞬间翻涌起来:有人回家喊老伴换件干净衣裳,有人拉着队员问具体流程,也有的爷爷奶奶连忙回家叫上在村里过暑假的孙辈并说道:“让家里的娃儿跟着大学生们好好学习这普通话怎么说”。

【实践总结,明晰推普方向】

此次深入乡村的调研之旅,不仅让西北工业大学“声润三秦 工兴乡韵”推普实践团成员们真切感受到了乡村地区对普通话的迫切需求与热切期盼,更为推广普通话、架起乡村与外界沟通的桥梁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从与村民围坐交谈中捕捉到的语言困惑,到问卷里承载的学习心愿,再到宣传活动时点燃的参与热情,每一个瞬间都彰显着推广普通话对于乡村发展的重要意义。未来,实践团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持续发力,通过更多元、更贴近乡村实际的方式推广普通话,让普通话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工具,让乡村在顺畅的沟通中迈向更美好的明天。“言为桥,语生香”,推普助力,乡韵悠长!(文 | 罗慧钧 曲军艳 图 | 井祥睿 刘俊怡)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
华南财经网手机版 中国大财网手机版 中国华财网手机版 中华金融网手机版 东方财经网手机版 大众财经网手机版 齐鲁财经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