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登录 | 注册 | 行情频道 | RSS订阅

中华金融网(中国金融门户)

当前位置 >> 主页 > 金融 > 银行 >

中国银行苏州分行激活数智引擎赋能制造业向“实”向“新”

2025-07-31 22:41 来源:中华金融网 www.chnfi.com

浏览: 字号:T | T


数字化浪潮奔涌不息,“苏州智造”顺势崛起。中国银行苏州分行(以下简称“苏州中行”)勇闯苏州制造业转型升级“深水区”,通过政策体系与体制机制优化、数据与科技基础建设、业务数字化转型“三管齐下”,构建数字金融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的“苏州范式”,助推苏州智造向“实”深耕、向“新”突围。

谋篇布局:战略蓝图加速成为发展实景

制造业作为苏州经济“顶梁柱”,其数字化转型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苏州中行深刻把握数字金融战略精髓,通过组织架构革新、政策体系构建、攻坚机制创新,打造从顶层设计到一线实践的高效执行链路,服务“苏州制造”向“苏州智造”跨越升级。

如何“一盘棋”绘就战略蓝图?苏州中行锚定数字金融赛道精准发力,成立分行级“数字金融委员会”,构建最高决策与协调“中枢”,加速数字金融战略融入业务发展“肌理”,与经营实践“携手同行”。

筑牢组织架构根基的同时,该行精心构建政策体系“四梁八柱”,推出“行动方案+年度要点”双轮驱动模式。2024年,推出《数字金融行动方案》,明确科技能力建设、数据能力建设等五大目标及29条硬核举措;今年继续细化行动方案,制定12项年度工作要点,层层拧紧责任链条。其中,行动方案指明方向与路径,年度重点则细化执行,形成“目标—措施—落地”闭环,确保数字金融“规划图”变为“实景图”。

如何淬炼靶向攻坚“利器”?“为打破跨系统查询‘壁垒’、告别繁琐数据处理,我们发起苏州分行公司金融业务数字化管理平台程序开发揭榜挂帅等活动,精准破解程序应用痛点难点,有效强化数字平台的使用与建设,帮助基层减负增效。”苏州中行公司金融与投资银行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该数字平台累计减负超10万小时,运行超1.1万次,成功上线120款小程序,涵盖公司业务管理、授信业务、数据治理、反洗钱、数据统计等核心场景,其服务“触角”已延伸至普惠金融、个人贷款、银行卡、审计、运营等条线。

如何深植地方服务新质生产力?聚焦苏州1030产业体系,苏州中行运用大数据分析,构建产业链客户评价模型,同时配套制定产业链专项授信指导意见,助力产业集群精准拓客和高效审批。截至目前,该行已绘制集成电路、5G、光通信、新能源汽车等8张产业链“图谱”,为苏州智造全产业链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数字金融是金融创新核心引擎与新质生产力‘加速器’,正重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范式。我们构建了‘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双向赋能、数字金融创新与产业升级需求精准耦合’的创新模式,以数智动能推动制造业向‘实’向‘新’。”苏州中行金融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说。

筑基强本:筑牢科技和数据“新基建”

金融“新基建”是行业发展的“智慧枢纽”。苏州中行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通过抓规范、整系统、优数据、稳风控,提供了精准高效的技术和数据支撑,筑牢金融服务苏州智造的“数字底座”。

统一开发规范,“一把尺子量到底”。“一方面,从信创需求、开发、测试到投产,全程统一开发规范,并制定投产前信创改造检查事项表,逐项严谨审核,确保每个环节均合规达标;另一方面,构建涵盖权限认证、监控、数据资产、数据交互等方面的公共管理体系,确保特色系统信创改造标准一致。”苏州中行金融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说。此外,该行还聚焦共性需要,加强自研创新,抽取并建设基础能力平台,包括统一门户平台、统一埋点平台、统一日志平台、统一数据编排平台和统一监控平台,提供便捷高效的基础服务。

加快系统重组,提高用户体验感。紧抓信创改造契机,苏州中行推进技术转型与业务发展双向赋能,对存量系统进行科学规划、逻辑和功能整合,现存主系统已精简优化至69个,其内聚性、关联性得以显著提升。该行交易银行部工作人员坦言:“曾经,我们部门有近30个存量特色系统,功能分散、操作繁琐、迭代更新困难,如今只需在同一个平台,就能高效完成整个操作流程,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好口碑”的背后是苏州中行把国内结算、国际结算价格审批、对公报表等12个涉及交易银行综合管理的系统,整合到同一个大平台,通过分模块有序地迁移与升级,打造出“交易银行智慧管理平台”,从而大幅提升对外服务能力。

夯实数据基础,释放要素价值。数据是驱动金融业务创新与效能跃升的关键引擎。苏州中行以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为关键驱动,深入挖掘各业务场景中的数据“宝藏”,强化数据加工和安全评估能力,全面释放数据对其他要素的效率倍增效能。

例如,该行通过搭建白鲸流水线平台,以组件化、流程图式开发模式,敏捷响应数据加工需要,一举破解数据加工任务开发复杂、维护和管理困难的桎梏;建立数据安全分类分级管理体系,明确数据安全牵头部门、严格数据使用审批程序,筑牢数字安全屏障。

升级风控系统,垒砌安全防线。苏州中行积极落实“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四早要求,全面升级多层次、立体化IT监控矩阵:围绕系统、网络、应用(交易)等维度,精准部署网智监控系统、NACOS WEB监控系统、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等,特别是在交易类监控领域,着力提升监控管理的全面性与有效性,成功推动安全事件响应机制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跨越式升级。

这一系列创新实践,正是苏州中行夯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数字底座”、突破传统服务时空限制的生动体现。该行以全流程数字化革新为核心,将数字技术融入金融服务全链条,既为数字场景拓展与智慧服务升级筑牢根基,又促进金融资源与苏州智造需求精准匹配,有效提升金融服务地方经济质效。

场景破局:智慧服务“全面开花”

紧扣苏州制造业企业所需所盼,苏州中行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与业务融合发展,深耕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跨境金融等应用场景,“内外兼修”提高数字金融服务质效,为地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数智动能。

聚焦科技金融,营销地图精准导航。持续做大做强中银科技金融产业雷达平台,今年苏州中行重点打造产业地图和投资地图模块,通过科技企业360度画像,分层分类向客户经理精准推送金融产品,切实赋能精准营销策略实施。

“产业雷达平台不仅帮助客户经理全流程管控业务,更成为管理层在授信流程把控与跟踪的得力‘智囊团’。”该行公司金融与投资银行部相关负责人说。

深耕普惠金融,数据“跑腿”服务提速。今年以来,苏州中行借助苏州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建设红利,整合利用地方征信、工商税务等内外部大数据,多措并举推动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更便捷高效地服务苏州智造企业。截至上半年,该行普惠金融线上产品贷款余额突破420亿元,服务质效显著提升。

例如,苏州中行针对普惠金融线上存量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存在临时资金困难的小微企业,推出“小微速贷续E贷”,企业只需在贷款到期前申请,经银行风控模型审慎评估,即可实现新旧贷款“无缝衔接”;携手地方征信机构,创新开发“营销拜访小程序”,方便管理者随时洞悉员工走访企业的动向,高效跟进客户进度等;依托地方征信共建数据平台,构建筛查模型,通过给企业评分,实现外部清单获客、客户优先级筛选、意向客户精准测额。

发力跨境业务,智能管控汇率风险。苏州中行推出企业汇率风险中性管理智能化平台,具备企业外汇风险敞口预测、市场行情判断、风险管理服务方案自动生成功能。该平台依托人民币汇率短中长期三分类预测模型以及企业套期保值策略,一键生成企业汇率风险报告,智能捕捉交易,并在系统内进行全面推广。

不止于此,苏州中行还将数字服务能力嵌入各个领域,累计开展200多个场景建设项目,涉及近300个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深度融入苏州智造生态。例如,研发推广公积金托收、财政工资代发等超20个场景,精准触达重点场景客群,为苏州智造企业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从谋篇布局到筑本强基,再到场景破局,一场场金融与产业的“双向奔赴”在苏州精彩上演。苏州中行始终与苏州智造“同频共振”,构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数字高速公路”,以数智引擎为杠杆,撬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苏州中行将继续以服务社会民生、实体经济、国家战略为着力点,以科技和数据能力提升为基础,以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升级为核心,以融入数字经济生态为突破,以风险防控为根本,深化“业数技”融合,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苏州打造智造之城、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持续注入数字金融动能。

来源:中华金融网 作者: 综合 编辑:综合

【免责声明】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金融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金融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金融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3、金融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与金融网无关。4、金融网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诚聘精英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广告服务 | RSS 栏目
版权所有©中华金融网 www.chnfi.com

本网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做为投资依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